一、奧賽教育
國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中學生學科競賽活動,主要包括生物學、化學、 數學、物理學、信息學 競賽,適合綜合素質高、勇于挑戰自我、學有余力的優秀學生參加。
學校成立奧賽教育中心,實行主教練負責制,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搭建了良好 的平臺。近五年來,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、信息學奧賽有78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,其中有10名學生獲得全國決賽金牌、3名學生獲全國決賽銀牌,均保送簽約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,有6名學生進入國家集訓隊。
二、中學生科學院
設立濰坊一中中學生科學 院,下設全能智造研究院、人工智能研究院、創新設計研究院、STEM教育研究院、高端物理創 新研究院等五個研究分院,為學科特長生發展搭建新的平臺。目的是通過專題研修、課題研究、科學沙龍等活動為青少年搭建開放多元、互動協作、自主創新和親歷科學的平臺,培養一批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、務實的科學精神、開拓的創新意識、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科技創新后備人才。近兩年,在國家頂級機器人大賽中,機器人社團三次獲得全國冠軍;在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中3人獲全國一等獎、2 人獲全國二等獎。
三、濰陽學堂(初高中銜接課程班)
為落實國家六部委《學科拔尖學生培養2.0計劃》,創新人才培養機制,為初三年級學有余力的學生搭建成長平臺,學校于2017年起成立“濰陽學堂初高中銜接班”,培養學科特長生和未來學科領軍人物,發現和培養奧賽特長學生。
濰陽學堂作為初高中銜接課程項目班,以虛擬班的形式設立,選撥的學生周一至周五都在原初中學校正常上課,只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來濰坊一中進行拓展提升,由濰坊一中選聘優秀教師進行無償輔導,學生仍要參加中考。
濰陽學堂共開設四類課程:一是初中課程;二是高中先修課程;三是奧賽和強基計劃課程;四是專家講座和大學游學課程,以開闊學生視野,拓展學生思維。雖然僅僅舉辦三年,但已經看到這些學生進入高中階段,所表現出的比較突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 科專長。
四、體育教育
“健全人格、首在體育。”濰坊一中是全國體育傳統項目特色學校,培養出了奧運冠軍邢慧娜等一大批體育特長人才。學校緊扣“為國家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與國際 視野、全面發展而又特長明顯的優秀人才”的育人目標,高度重視學生體育教育,高揚“健全人格、首在體育”辦學理念,為學生搭建健康成長舞臺。
體育課程建設:學校以體育新課程標準為指導,以“學生興趣”為基準,提供多元化選課模式。培養學生“體育核心素養”,以全面增強學生體質為己任,讓學生愛上體育課。 使學生從“知之”到“好之”,“好之”到“樂之”,讓學生從課堂上獲得知識的同時,收獲快樂,收獲健康,收獲成長。目前共開設17個捆綁式必修模塊。
體育競技:學校特別重視體育特長培養,為專業特長學生打造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案,提供國內中學生頂尖水平的競技平臺,制定符合學生個性需求的培養目標。近年來,我學校男女籃球隊在省內一直處在領先位置,男籃曾獲山東省籃球比賽五連冠,奪得過全國比賽第三名;女籃多次榮獲省冠亞軍,奪得過一次全國冠軍,在世界U18比賽中曾獲得第八名優異成績,平中國在該項世界比賽中的最好記錄;學校男足多次榮獲濰坊市冠軍;學校游泳隊嶄露頭角,近三年在各類省級及以上比賽中共奪取17枚獎牌,其中郎子明同 學奪得兩項金牌。
五、藝術教育
科學研究表明,體育能夠顯著提高人的情商,藝術能夠顯著提高人的智商。學校始終高度重視藝術教育。
藝術課程:學校始終堅持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音樂、美術等課程。特別是2017年新高考改革以來,學校依據自身師資、硬件和學情特點,整合資源設立了藝術教育中心,成立了藝術教育專家委員會,整合校內外資源,構建了由藝術必修課程、藝術 選修課程、藝術專業課程和藝術特需課程組成的大藝術課程。除藝術必修課程外,還開設了書法、篆刻、中國畫、綜合繪畫、版畫、現代重彩、民間美術、陶藝與泥塑、商業 設計、美術名作評析、話劇《雷雨》、話劇《簡-愛》、音樂與舞蹈、音樂編創、歌唱、電子鋼琴演奏、音樂名作評析等,共計17門藝術選修課程,供學生選擇學習。充分滿足 了學生的個性化藝術學習需求,調動了藝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,合理優化了藝術教育資源,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教育氛圍。
藝術社團:學校十分重視藝術社團活動,組建有大韶民樂團、青衿合唱團、鹿鳴 戲劇社、采薇舞蹈隊、木刻版畫社、陶藝社、LOG。設計社、工筆畫社、寫意中國畫社、 中國古代工藝社、風景速寫社、硬筆書法社、攬月湖攝影社等藝術社團。學校每周六 上午安排90分鐘,作為固定的藝術社團活動時間,以保證社團活動正常開展。學校每 年組織藝術節、合唱節、“金話筒”主持人大賽、“青歌賽”、師生美術作品展覽等活動。 藝術中心梳理提煉重新填詞了《濰坊一中校歌》和17分鐘話劇《郭恩敷》、詩朗誦《丹心譜》,成為學校閃亮的文化藝術符號。學校建有13000平米的藝術大樓和濰陽電視臺、 攬月湖影像坊,為學生藝術社團活動創造優越條件。
藝術教育成就:學校藝術人才源遠流長,前有著名國畫大師郭味蕖、于希寧等名家大師;近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、著名國畫家郭志光,山東省藝術學院教授、著名國畫家沈光偉,山東藝術學院教授、著名畫家譚英林等一批全 國知名畫家。
藝術教育成績顯著,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學校共培養了近4000名音樂美術學生,其中,升入中央音樂學院、中國音樂學院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及“八大美院”等一流藝術院校的優秀人才就有200多人。近三個學年度有8名學生升入中央音樂學院,7名學生升入中央美院或清華美院。
交流活動:學校積極開展“高校藝術進校園”活動,與山東省藝術學院、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、首都師范大學、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等高校建立友好交流機制,舉辦專場演出、教師培訓等藝術交流活動。在校內設立濰坊市文聯“六大協會創作基地”,聘請校外藝術專家擔任學校藝術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,積極實施“藝術名家進校園活動”,定期邀請到校指導藝術教學工作,推動提升學校藝術教育水平。
2020年12月19日,中國著名畫家,清華美院申偉教授在學校攝影坊成功舉辦《寄身杏壇,托畫心中一一申偉教授教學習作展覽》,給學校全體師生帶來一場極具震撼力的藝術盛宴。
六、名家、校友課程
學校積極推進名家、校友進校園,作為一門重要課程開設實施。近幾年來,原清華大學副校長、現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院士,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周琪院士,中國科學院大學吳岳良院士,美國國家年度教師莎娜.皮魯斯、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、奧運冠軍吳靜鈺,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、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副校長朱世平院士,哈工大副校長威海校區校長徐曉飛,中國科協學會聯合體研究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楊俊華,清華大學生命科學 學院副院長,國家百人計劃專家劉棟教授等著名專家學者先后蒞臨學校,給學生作精彩報告。同時,著名地質學家王少昌、兩彈一星專家欒尊璐、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于恩華、青年專家郝勇、王巖、康鵬、牛曉濱、長江學者青年專家李娜、青年雕塑家宿志鵬博士、北京林業大學姚朋博士、中國傳媒大學李海玲博士、青島大學汪嵐博士、知名學者張忠綱教授、毛雁冰博士、天文學家李宗偉、鳳凰衛視著名記者陳琳等知名校友先后到校為學生做專題報告,使學生開闊了視野,增長了知識,產生了很好的激勵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