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從學校到小區,這條路需要走20分鐘,我每天走三個來回。走在路上,去冥思,去排解,去追問;在白晝中追尋安靜,在夜色中蕩滌心靈。這條路,最珍貴?!边@是張老師朋友圈里的一段話,很好地詮釋了張老師的生活態度與思想境界。張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: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,與自己對話,提升自我修為,在專業的領域厚積薄發。
2021年2月,省教育廳頒布了山東省第十批特級教師名單,張老師的名字赫然在目。
2014年,濰坊一中成立書院部,書院部致力于特長生的培養,張老師擔任首屆書院班班主任,負責語文教學。特長生以奧賽生為主,這對從事語文教學的張老師來說,困難重重。為此,張老師在語文教學之余,不斷研讀五大學科競賽方面的信息,反復與奧賽教練員交流學習,給學生合理科學的指導,避免他們走彎路。工作量陡增并沒有讓張老師退縮,強烈的責任心反倒驅使他更加認真負責。早6點上班,晚10點回家,張老師在一成不變的作息時間中,研究教學,研究教法,因材施教。張老師深知,作為特優生,語文學習尤其重要,他結合書院部的特點,研發語文校本課程。當時書院部剛剛成立,語文老師只有他一人,研發課程的重任全部落在張老師一人身上,張老師不辭辛苦,腳踏實地,兩年時間,共研發了五本書院讀本材料。張老師以苦為樂、治學嚴謹的態度與無私奉獻、愛生如子的品格感動了學生和家長,2015年6月份,家長們送來感謝信和錦旗,錦旗上“學高為師,大愛無疆”八個大字鮮艷奪目,代表著家長對張老師的最高褒獎。
在張老師精心管理和用心教導下,首屆書院班五大學科競賽共獲得12個省一等獎,2枚全國金牌;語文、英語學科的各類比賽都有斬獲。2017年高考,首屆書院班7人考入清華大學。
2019年,張老師再次勇挑重擔,成為新高考第一屆畢業班班主任之一。他穩中求變,積極學習。2020年高考,張老師所帶的班級再創輝煌:五人考入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,其中孟令昊同學考取了山東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。
“真正的好老師,真正的名師。除了佩服還是佩服,您值得所有家長敬重,孩子能在一中遇到您這樣的好老師,是他最美的遇見。感恩感謝!”這是71級21班一位學生家長發給張老師的感謝短信。如果用一個字形容張老師的工作態度,這個字是“愛”。擁有愛,是一種本能,而給予愛,則是一種能力。“如師如父”是學生送給張老師的評價。張老師既有師者的氣度,立于三尺講臺,古今中外,信手拈來,學科育人,融會貫通;更有父輩的慈愛,這份愛,貫穿始終,傾其所有,毫不保留。正是這份純粹的愛,也成就了張老師。
丹心沃血,那是一份赤誠與擔當;矢志不渝,那是一份熱愛與堅守。張老師立足于平凡的崗位,用生生不息的蠟燭精神,解讀著傳道授業解惑的真諦。張老師認為,教育是千秋大業,利國利民,要將教育做好,則要從點滴做起,放低自己的姿態,把平凡瑣碎的小事日復一日地做好,只要能夠守得住寂寞,耐得住平凡,就能把最初的夢想催生出最美的花朵。何為“大”?“大”由“小”點滴累積;何為成功?實現自己的價值,對他人有用就是成功。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,而教育則是把平凡慢慢轉變為偉大的事業。